DAY
DAY
一早我们我们准时出发,前往位于杭州临安境内的东天目山。上山之前,让我们在当地农家乐吃一顿午餐吧!
墙外,偶有散散的游人,带着游客特有的喧嚣气质与到此一游的好奇。墙内,止语的宁静,来往同修平和的面容,节节奏奏的“阿弥陀佛”,肃穆庄重。这里,有入世与出世的相得益彰。着宽大的海青入念佛堂,跪在蒲团上,让声音汇入一片虔诚的佛声中,让自己沉入信仰的感动里。无需渴望任何的开示,证悟,只是感受,然心之所至皆是光明之处。
巡礼寺院,开始试着融入寺庙生活,由于寺庙背山每天都在进行,我们在挂单的第一日未必一定要选择去背山,可寻找些寺庙其他的劳作,如可帮助厨房捡菜,搬木,一切随缘,如果有幸赶上寺院正举办法会,则参与其中。
晚斋之后,我们会去大殿内感受昭明寺的晚课。而来到寺院里,需要严格遵循寺院的作息,所以今晚很早就要熄灯就寝哦~
稻稻唯一的“零”星住宿。昭明寺是国内纯正的修行道场,所以会有很多的同修在此修行,不像一般的旅行可以事先预定铺位,昭明寺只能去了后遵照寺庙的安排,可能会安排到十几个人的小寮房,也有可能是百余人的大寮房,一切是随缘的。大寮房住宿条件非常一般,你称其差也行,是百余人上下铺的大通铺,类似于集体宿舍。小寮房类似青年旅舍的多人上下铺。起居需严格按照寺庙规定,21:30就寝,2:30起床准备早课。卫生间有洗漱池和水提供,直接在卫生间进行简单的洗漱。寺庙的被子也不会像宾馆那么整洁,而且都比较单薄,如果你有洁癖可以带上自己的睡袋内胆(仅推荐非必需品,如不是特别在意可以不带,还增加爬山时的重量)。
因为是禅修路线有特殊性,希望大家理解:1)寺庙内的睡眠熄灯时间是有严格要求,2)要遵守寺庙的规矩,谢绝男女同房;3)需要大家自觉保持房间整洁。止语并非必须,但建议抵达寺庙尽可能减少说话,使自己能更多融入到寺庙的各项活动中。
第一天上山步行约50分钟,路上全是石头台阶,背包走起来是有些累的。前半程有缆车经过,但发心上山参学的同修都是步行的。背山属于寺庙劳动,可根据体力示情安排劳动强度。
昭明寺禅修的独特之处,就是需要02:30起床,然后参加寺院的早课,念佛与绕佛。【绕佛】就是经行,就是以佛像为中心,顺时针地缓慢绕行,口中同时念“阿弥陀佛”,可以收到修学当中不昏沉,不掉举的效果。有些人念佛念到一半就打瞌睡,如果边绕佛边念佛号就不会了;有的人心中七上八下静不下来,但在绕佛中心就会慢慢定了。通过绕佛久而久之便自然达到了身心清净的目的。在昭明寺的绕佛堂,绕佛是24小时不间断的,而我们将主要在早课时(凌晨03:00-06:00),换上海青和僧鞋,进入绕佛堂,在师傅的带领下缓缓绕佛,感受这份身心的沉静。
早斋之后,我们可踩着晨光,一路拾阶而上,经过女居士所住的莲花庵,到达昭明寺寺院范围内最高的人文遗迹:分经台。一千四百多年前,在笃信佛教的南北朝,梁国的昭明太子萧统为方便母亲阅读,将原本没有标点和段落的《金刚经》分成了三十二章,后世还传说昭明太子分经时用眼过度一度双眼失明,后用东西天目山的两汪泉水分别清洗左右双眼得以复明,其中的一汪泉水就隐藏在昭明寺的一角,受到了信众千年的供奉。
参与寺庙的劳动 - 背山,身体力行方有心灵感悟。要说“背山”,先说“出坡”,“出坡”即是“劳作”的意思。来自于唐朝的百丈禅师,他倡导“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”的生活,规定寺院僧众,无论职位高低,都要参加劳动,以求生活的自给自足,而耕作,收获,采茶,做饭等都可算作出坡。在昭明寺我们能体验到的"出坡”便是背山,我们将穿上劳作服,背上竹篓,去半山腰的运货索道尽头,背上一筐土豆,一袋大米,为今天的寺庙同修们背上今天的食物;或是几铲黄沙,几十斤水泥,为正在新建的方丈楼添上一片砖瓦。在这个过程中,使心境融为一体;佛法,世法打成一片。
午斋后,我们将由西瀑下山,一路溪水瀑布相伴,景致清幽。然后坐车返回上海,一路上可以回味短暂两天的心路历程。不堵车的情况下大约下午5~6点左右到达上海。行程中的时间节点会因为路况、不可抗力等因素有所偏差,希望大家理解